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最新技术资讯

VT 中间轴磨齿烧伤的分析及防止(二)

发布时间:2024-03-15 | 来源:2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 作者:刘宗明
   VT 中间轴磨齿烧伤的分析及防止(一)

  采用 CBN 砂轮磨齿遇到磨齿烧伤问题:

  CBN 砂轮在磨削性能上高于普通钢玉类砂轮和 SG磨料砂轮,它磨削时几乎没有损耗(有极好的保形性)。CBN砂轮有着良好的切削刃角且不易磨损,因此对齿轮的压应力非常小,不易产生磨削裂纹及烧伤。同时,CBN 砂轮采用大进刀量切削,切削效率是SG 砂轮的2~3倍,因此中间轴磨齿采用CBN磨齿工艺。虽然 CBN 磨齿优势明显,但却伴生有磨齿烧伤问题,几乎所有的 CBN 砂轮磨齿都会遇到这类技术质量问题。

  从以上对 CBN 砂轮应用的分析可看出,高效的磨削带来高磨削热以及CBN 砂轮使用的技术复杂性,必须采用适当的技术解决好磨削发热问题。

  从磨削原理来看,磨削热是造成磨齿烧伤的根源,因此改善磨齿烧伤有两个途径:一是尽最大可能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工件。

  1)合理选择砂轮的粒度。粒度即磨料颗粒的大小,用每英寸筛网上的筛孔数量表示。粒度提高时,表面粗糙度会提高,采用60粒的砂轮时,可以满足大部分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当粒度达到80粒或者更高时,砂轮的容屑能力和散热性能会大大降低,进而增加磨削烧伤和裂纹发生的概率。为确保齿面粗糙度和齿面支撑长度率,中间轴磨齿砂轮采用100粒砂轮。

  2)硬度表示磨料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这取决于磨料与结合剂的粘结强度,与磨料本身的硬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硬度较高的砂轮,磨料不易脱落;硬度较低的砂轮,磨料相对容易脱落。由于砂轮具有自锐性,磨料在磨削过程中会从砂轮表面脱落,若硬度太高,则砂轮在磨钝后磨料仍难以及时脱落,容易产生更多的磨削热。因此,宜选择较低的砂轮硬度,以便磨钝后的砂粒能够及时脱落。中间轴表面最低硬度为 HRC60, 经过实践验证,中间轴砂轮由J 级硬度改为G 级硬度,磨削烧伤改善非常明显。

  3)砂轮的结构形式对磨齿烧伤影响也是巨大的。SU 成型磨齿机自设备验收之日起,烧伤问题便时有发生。为此,在砂轮圆周方向上开槽,使砂轮间断磨削,工件受热时间短,金相组织来不及转变,通过强化散热条件,进行磨齿烧伤改善。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证砂轮开槽强度,开槽的宽度为1mm, 随着砂轮开槽技术日臻完善,目前砂轮开槽尺寸由1mm 优化至 2mm, 在防止烧伤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见图11。


  4)组织表示磨料、结合剂和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磨料所占比例越大,组织越紧密,气孔越少;反之,组织疏松,气孔较多。组织紧密的砂轮能磨出粗糙度较好的工件表面,而组织疏松的砂轮,因空隙大,可以保证磨削过程中容纳磨屑,避免砂轮堵塞,减少磨削热。

  合理的切削参数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背吃刀量的选用是关系到磨削烧伤和裂纹的关键因素。背吃刀量增大,零件磨削力增大,会产生更多的磨削热,容易引起磨削烧伤。对于体积大、热处理后变形较大的零件,在利用数控机床进行磨削时,对刀后还要人为放大空程量。对于数控磨齿机,在磨齿过程中,还需要观察功率显示屏,防止热处理齿面变形导致局部背吃刀量过大。对于磨齿机,切削速度取决于砂轮的转速。对于同一片砂轮,砂轮转速增加,线速度相应增加,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风险也会增加。在机床能力允许的前提下,选取砂轮线速度在30~ 35m/s 的范围内,即可满足Ra0.8 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磨削时,砂轮沿齿面的移动速度应根据模数确定。通过减少磨齿余量可以有效降低磨齿烧伤风险。中间轴齿圈磨齿余量由 0.2mm 降至0 . 14mm, 粗磨径向余量由 0 . 1 2mm 降至 0.08mm, 精磨径向余量由0.08mm降至0.06mm, 对磨齿烧伤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砂轮轴向移动速度一般选取 2500mm/min。经过生产实践验证,粗磨正向轴向移动速度为2800mm/min, 粗磨反向轴向移动速度为2800mm/min, 精磨正向轴向移动速度为2800mm/min, 精磨反向轴向移动速度为2700mm/min。检齿误差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因为检齿误差过大,容易造成偏磨,局部热量积聚,导致磨齿烧伤。经过反复试验验证,确定检齿示值误差≤0.08mm。

  磨齿油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冷却液在磨削的过程中具有冷却、清洗、润滑和防锈的作用。磨齿通常采用磨齿油,对磨齿油的要求如下:①具备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性能,减少切削热的产生,从而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件表面质量,满足精度、粗糙度要求,获得高进给量,实现更高的加工效率,降低磨削力,节约能耗,提高砂轮寿命;②高闪点,低挥发,降低火灾风险;③优异的抗油雾性能;④良好的空气释放性,减少泡沫,适合高速加工和高压系统;⑤良好的过滤性和沉屑性;⑥安全环保,不刺激皮肤。磨齿油一方面会带走磨削热量,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在冷却的过程中,如果冷却的速度不够,就会导致热量无法快速释放,进而造成表面温度过高,产生烧伤问题,冷却过快则会导致表面硬化问题。因此要解决如下问题:

  1)磨削区的磨齿油供应量不足或供液压力不足。

  2)磨齿油的喷射口喷射位置安装不当,应调整使其直接喷射到磨削区域。

  3)磨齿油温度太高,导致冷却性能急剧降低,应配备合适的冷却换热系统。

  4)磨齿油中产生大量泡沫,降低冷却效果及冷却均匀性,应及时排除解决。

  5)磨齿油太脏,未配备有效的过滤系统。

  6)磨齿油的选择不当,油品的黏度、流动性及冷却性能不合适。

  如果磨齿油的上述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则磨齿烧伤的概率会大幅提高。

  冷却系统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在磨齿过程中,砂轮与工件接触区的瞬时温度可达 960℃以上,因此,冷却油管的位置决定了发生磨齿烧伤的概率。通常情况下,冷却液直接喷射到磨削区域,但磨削区域产生的瞬时热量会使冷却液雾化,在磨削区域形成贫油区,使冷却液无法达到冷却效果,加大了磨齿烧伤的概率。改进后的冷却液避免直接喷射在磨削区域,同时要考虑砂轮气孔的阻塞,两组冷却油管的分工如下:一组直接喷射到砂轮上参与切削,以冲去粘在砂轮上的铁屑,这一组的喷射方向与砂轮旋转方向相反;另一组喷射在磨削区域,与砂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保证了冷却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到达磨削区域,达到冷却效果,见图12。也有其他方式,见图13,需要通过试验验证效果。试验证明,改进后的冷却系统对磨齿烧伤有明显改善。


  在磨齿操作过程中,冷却控制是十分关键的要素。冷却一定要完全且充分,冷却液也一定要流到区域内。多数情况下,流量需要控制在40~60L/min, 这样才可以实现完全的冷却,压力一般控制在0.8~1.2N/mm², 对表面切屑进行较好的冲刷。在冷却液足够纯净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从而清除冷却液中的较脏的颗粒。冷却液的承载容器体积一定要够大,防止其中产生过多的气泡。防止冷却液温度过快改变,一般控制冷却系统的容积和工作间的室温,对于温度就可以进行较好的控制,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要使用散热器进行工作。

  工装夹具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工装夹具及辅助工装的刚度也是决定磨齿烧伤的关键因素(图14)。在磨削过程中,砂轮的瞬间进给使工件承担很大的轴向力,砂轮的进给使工件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设定的进给量的均匀性无法保证,从而大幅增加磨齿烧伤的概率。


  辅助工艺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磨齿前要对渗碳淬火齿轮进行打磨或喷沙,以有效去除齿面的氧化皮,降低杂质堵塞砂轮的概率,有效降低磨齿烧伤的概率,另外也可以提高冷却液的洁净度。

  金刚滚轮等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在砂轮的平衡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砂轮动平衡等级 G0.4), 仔细操作和调控,因为砂轮在高速旋转时,每一次微小的抖动都会对齿面造成严重的烧伤。展成磨齿机和成型磨齿机都要保持金刚笔和金刚滚轮的锋利(图15),以修整出锐利的砂轮。若金刚笔有0.3mm以上的磨损,或金刚轮有0.02mm以上的磨损,则表明金刚石(笔)已经钝化,需要及时更换。金刚笔和金刚轮在粗加工时一定要移动迅速,以保证砂轮的锐利性。根据经验,砂轮修形频率为1次/8 件,修整量0.01mm, 修形移动速度300mm/min。


  滚齿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滚齿是磨齿粗加工,滚齿精度也会影响磨齿烧伤。以 1701048-TV101 中间轴为例,在滚齿加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滚齿公法线 W5=60.22mm±0.015mm (磨齿公法线 W5=60.075mm±0.015mm, 公差带宽由0.05mm压缩至0.03mm, 确保磨齿余量为0.145mm±0.03mm), 滚齿齿圈跳动量≤0.041mm, 滚齿齿距累积 Fp≤0.051mm,齿形 Fa≤0.021mm, 齿向Fβ≤0.018mm 。主要目的是确保磨齿余量均匀,减少局部余量过大热量积聚变化产生磨齿烧伤。滚齿过程中,滚刀的设计也是重要一环。磨前滚刀对齿形设计有如下要求:①齿面留磨余量均匀;②齿根处要有一定沉割,一般较磨齿余量大0.05~0.07mm, 保证磨齿后无台阶,砂轮与齿根具有一定的冷却空间;③渐开线足够长,一般来说需要超越 Mn×0.05=4.35×0.05=0.22mm, 即 SPC值由10.7mm 下延至10.92mm。磨前滚刀设计见图16。


  对于磨齿后具有特殊修形的齿圈,例如中间轴B 齿圈,成品修形见图17。


  从图17中可以看到,齿形齿顶修缘最大0.07mm, 相当于在磨削齿顶时会多出0.07mm余量,这对磨齿是相当不利的,将导致齿顶余量加大,磨削热量增大,增大齿顶磨齿烧伤风险。为此,在滚刀设计时,让滚刀自带齿顶修缘,与成品修缘吻合,从而使齿顶和齿面磨削余量均衡、均匀,从设计源头根除磨削烧伤隐患。

  热处理对磨齿烧伤的影响

  热处理变形对热后加工影响巨大。如果轴的初始变形量大,则很难保证齿圈精度,例如公法线、齿形、齿向、齿圈径向跳动量,这样在磨齿加工中就会出现偏磨,导致局部磨削热积聚,很容易造成磨削烧伤。在材料淬透性未改善前,热处理不同条件下初始变形量统计见图18,其中,B 齿圈初始变形量高达0.269mm, 对校直工序来说难度颇大,大部分零件只能通过手工校直来满足,校直后齿圈跳动量只能保证在0.1mm 以内。但是也有因初始变形量大,采用热校的,不仅浪费成本,还给磨齿留下了很大隐患。由于齿圈跳动量超差,检齿误差过小无法通过,只能放大检齿误差,结果就是出现偏磨,很容易产生磨齿烧伤。2021年1月以来,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材料淬透性改善,材料淬透性由H3 优化至 H2。第六轮(最后一轮)渗碳淬火工艺,预氧化温度由 450~500℃变更为500~550℃。变更工艺后,初始变形量由变更前的0.1~0.12mm, 变为0.07~0.1mm, 一次校直合格率目前稳定在大于或等于98%的水平。改善后,校直齿圈跳动量 Fr≤0.05mm, 确保了检齿误差由0. 12mm 优化至 0.08mm。整个磨削比较均匀,有效避免了偏磨的出现,对避免磨齿烧伤起到了重要作用,见图19。


  此外,渗层碳浓度过高,在渗层组织中容易形成网状碳化物或过多的游离碳化物。由于这种物质极硬,在磨削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倾向和表面回火。另外,还会使轮齿表面产生过多的残余奥氏体。磨削时,残余奥氏体因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而转变,同时可能伴生表面回火和磨削裂纹。

  改善主要对策

  改善主要对策见表。


  三、改善验证及检测

  磨齿烧伤成因复杂,每一项措施都进行了烧伤检测特管及验证。通过酸洗法进行磨齿烧伤检测,加上磨齿烧伤的标准样件图谱,经过系统培训,以连续3个月按每个修整周期 (每8件1次修整)进行1件磨齿烧伤检测,均未出现磨齿烧伤作为磨齿烧伤效果的评判标准。此外,针对未磨齿烧伤的中间轴通过变速器台架疲劳寿命验证,满足使用寿命作为衡量改善的标准。为此,组织50辆分中间轴100%进行烧伤检测的零件(无烧伤),定点投放在中间轴打齿排名第一的区域进一步验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经过多轮生产、台架和路试,必须满足评判标准,否则视为改善无效或不彻底。

  四、改进成果

  14档中间轴打齿为长里程故障,2019年4月才开始在市场上出现。2019年5月首先在23厂增加了磨削烧伤酸洗法抽检,然后进行了冷却喷嘴优化和更换,检齿误差由 0.12mm 加严至0.08mm, 齿圈跳动量Fr≥0.08mm 的增加一次粗磨循环,2019年烧伤情况基本可控。但由于检测环节缺失,改进效果只能以市场数据检查,加上量的急剧增加,2020年3mis 和6mis抬头,3mis 接近0 .05%,6mis 接近 0.2%,12mis 接近0.8%。2020年年底,分别实施了材料淬透性优化、校直工艺优化、磨齿余量减少、磨齿参数优化、砂轮优化、冷却液优化等工作,3mis降至 0 , 6mis 降至 0.02%。由图20可见,故障率在2021年降低了80%,市场赔偿也从单月70万的峰值逐步降低,证明了改善措施有效。后续通过在防止流出上增加磁弹仪,在冷却上实施3D 打印可移动喷嘴,持续细化影响磨齿烧伤的可能因素,一定会从制造源头上彻底避免中间轴磨齿烧伤问题。


  五、结论

  通过对长期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磨削烧伤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出磨削烧伤的种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分析了磨削烧伤的检测方法。同时,从合理选用砂轮、合理设置切削用量、确保冷却条件等方面,对磨削烧伤的防止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总结与分析为进一步减少磨削烧伤问题,改善磨削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齿轮的磨齿烧伤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磨齿烧伤因素的探讨,找到部分影响磨齿烧伤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可有效改善磨齿烧伤状况。本文所做试验还比较有限,尚不能完全总结出所有磨齿砂轮的性能及与之匹配的磨齿参数,还需开展更多试验工作。

  参考文献略.

[ 技术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