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多年,我国机器人行业在市场、技术与政策三股力量驱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十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或将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团队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前瞻性的创新视野,经十余年钻研,在机器人关节测试技术领域填补国内外空白、引领全球创新浪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机器人关节是集“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于一体的机电磁耦合系统,如何兼顾高精度与高动态是世界性难题。在国家和省市多个项目支持下,石照耀教授团队迎难而上,紧紧抓住关节精度和动态特性这个“牛鼻子”,取得理论、技术与装备三方面原创性成果,构建了完整的机器人关节性能测试与提升技术体系。
理论创新:奠定坚实基石,引领关节学术前沿
团队以系统论为指引,深度剖析了关节机电磁系统的多因素间耦合关系,以传动误差为切入点,首次提出了关节广义传动误差概念,建立了复杂工况下的关节动力学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由此形成了关节动态精度理论,解决了多工况下机器人关节动态性能评价难题,奠定了关节传动技术体系的基石。同时,团队以抓主要矛盾为突破口,在减速器滞回特性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并论证了减速器的滞回具有加载速率依赖性,开创了减速器滞回特性精确评价体系,形成了减速器滞回理论,为减速器的滞回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构建检测体系,开辟测试与提升新方向
在技术创新层面,石照耀教授团队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覆盖”的跨越,将机器人关节测试指标从12项扩展为34项,减速器性能评价指标由18项增加为27项,制定了世界首个精密减速器回差测试与评价标准,实现了关节与减速器性能的全面精准测试,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通过自主研发的最佳工作区域确定方法和“以电补机”传动精度提升技术,首创了关节性能测试与提升技术,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操作精度与稳定性。此外,通过优化减速器滞回曲线形态参数,实现了动态特性的大幅提升。
装备研发:打造国际领先的测试平台,赋能产业升级
在装备研发领域,团队成果同样令人瞩目。他们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减速器和关节系列化测试台,装备集成了“数据-模型-控制”闭环的关节动态性能提升技术,实现了关节性能“即测即调”。关节综合性能测试市场占有率高达100%。其设备以其功能全面、精度高、分析能力强、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赢得了机器人、减速器和关节头部企业的青睐。

面对未来,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团队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与务实作风,深耕机器人关节及其测试技术领域。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在科技前沿,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与难题,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