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最新技术资讯

大长径比齿轮轴加工工艺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31 | 来源:汽轮机技术 | 作者:
   针对大长径比齿轮轴制造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制造难点的解决方案,从外圆高精度加工、长深孔加工两个方面着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验,从而获得大长径比齿轮轴制造的最优工艺方案。

  轴类零件在制造行业中作为普遍性的典型零件类型,其零件特性及制造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针对大长径比齿轮轴的制造方式展开研究。大长径比意味着加工的找正难度将大幅度提高,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也将对零件表面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充分降低零件研制的技术风险,开展了工艺研究、工艺试验等科研技术研究工作,掌握了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突破了零件研制技术瓶颈。

  一、工艺分析

  针对大长径比齿轮轴的零件特点,主要研究细长轴的加工工艺流程,对零件制造的关键工序进行细化研究,总结关键工序各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工艺流程设计,重点对外圆加工、内孔加工进行研究。

  结构分析:某型机组低压小齿轮为大长径比齿轮轴类零件,零件长度 3030mm,内孔直径 φ150mm,内孔粗糙度 Ra3.2,跳动0.5 mm,轴颈外圆 φ240mm,工件轴颈公差0.029 mm、轴颈跳动 0.012mm、圆柱度0.007mm、轴径粗糙度 Ra0.4。以此低压小齿轮为研究主体,开展大长径比齿轮轴的制造研究工作。

  工艺设计分析:低压小齿轮轴颈的精度要求较高,对设备及工艺方法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机加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装夹找正方式,摸索合理的切削参数,减小切削应力,降低加工中的振动及挠性变形,从而降低零件制造技术风险。

  技术难点及关键点:通过分析低压小齿轮加工要求和结构特点,加工主要难点工序为轴颈加工、长深孔加工等过程。具体如下:

  轴径精度 h6 等级,粗糙度 Ra0.4,需要采用磨削方式才能实现,车削、磨削工艺参数及余量分配将影响最终加工精度,需进行相关工艺试验进行验证。

  深孔长度 3030mm,一次装夹无法完成整体加工,而二次装夹增加了加工误差,控制基准转换精度是加工过程的关键点。

  二、研究内容

  轴颈高精度加工研究:为降低刀具产生的尺寸误差,精加工前进行多次试切,掌握切深理论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且在中间过程中多次测量加工后零件尺寸,以便随时调整进刀量。进行细长轴车削参数试验,从刀片消耗、加工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截取的试验过程部分数据见表 1。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切削速度 100m/min、进给量 0.2mm/min、吃刀量 0.06mm 时,加工效果最佳。

  为了控制轴颈的形位公差,采用合适方式降低加工的找正误差。采用一夹一托方式装夹,在低压小齿轮样件翻身前增加几处跳动检查要求。低压小齿轮样件翻身后找正时,对翻身前增加处的跳动进行复检及调整,直至与翻身前跳动数值相同。精加工均以相同位置为基准找正的方式,弥补二次装夹带来的误差。

  精加工轴径,采用一夹一顶的方式,两端配闷头加工,中间辅之以辅助支撑。为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制定了如下 3 套方案:

  方案一:采用高精度数控深孔车床( PT1 - 1250Ⅱ6000) 进行精车加工,设备配有高精度动力磨头,可以进行齿顶圆及轴径的磨削,精车及精磨两序由同一设备完成,可以避免工件二次装夹找正带来的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方案二:采用数控转子车床进行加工,数控转子车配置了专用砂带抛光机,精加工留 0.02mm 余量后,对轴径及齿顶进行抛磨。

  方案三:采用数控转子车床精车齿轮外圆及轴径,外圆留磨量,转长卧式磨床或 KVH4 - 2600 卧磨中心磨准齿轮外圆及轴径。磨削试验数据见表 2。


  在主轴转速 20r/min、砂轮转速 450m/min、进给速度 80mm/min、磨削深度 0.002mm/次的条件下,加工效果最佳。

  经过试验论证,3 种方案均可达到预期加工精度。由于方案二采用砂带磨受机床配备的刀台限制,对工作空间要求较大,且加工效率略低于 KVH4 - 2600 卧磨中心。因此,方案一、方案三为首选方案。

  长深孔加工:针对细长轴深孔加工,关键点在于孔与外径的同心度。从零件结构进行分析,一次装夹加工出深孔并不可行,因此 需采用一夹一托翻身二次装夹的加工方式较为合理。采用专用减振车刀杆对内孔进行精车,并对相应加工参数进行研究,保证粗糙度在 Ra3.2 以内。

  (1) 采用一夹一托翻身二次装夹方式,确定外圆均布 3 处找正基准,找正并记录数据,翻身装夹后以同样的 3 处找正基准进行找正,确保找正精度不低于翻身前的找正精度。

  (2) 采用 φ140 减振车刀杆进行精加工,对精加工末序进刀量进行控制,通过试验观察切屑状态,如出现混乱屑及断屑不良应及时调整切屑参数,从而保证减振刀杆加工效果,每侧加工长度要大于 L /2。内孔加工参数试验结果见表 3。


  (3) 辅助控制措施: 内孔磨削装置对内孔进行抛磨处理,装置有效长度 1738mm,能够满足深孔抛磨要求。

  三、总结

  经理论分析结合试验验证,严格控制切削参数的情况下,多点找正尽量减少找正误差,配合高精度外圆磨削设备,可以有效控制细长轴的外圆轴颈加工精度。选用合适的减振刀杆可以有效提高内孔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同时由于零件翻身加工的必要性,多点找正可以减少找正的误差,提高精度。若零件粗糙度存在进一步提升需求,普通内孔磨削加工方式无法涵盖长深孔加工范围,需专用内孔抛磨装置来保证。

  参考文献略.

[ 技术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