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动态

拿下300亿订单!中鼎股份,正加速切换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05 | 来源: | 作者:
   

      现在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一个明显的转变——

      以前大家可能更关注谁能造出整机,但现在风向已经开始朝“谁掌握核心零部件”偏移了。

      说白了,光会组装已经不够看了,真正有能力控制上游关键技术的企业,才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什么这么说?有两方面迹象特别明显。

      第一,资金正在向上游走。


      光是2025年7月这一个月,人形机器人行业就发生了至少17起融资,光披露出来的金额就超过45亿元。

     除了整机厂商继续受追捧之外,更多钱正在流向产业链上游,比如一些专注具身智能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公司,比如小雨智造、朗毅机器人等等,都拿到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

      第二,汽车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机器人上游。

      这已经不只是投资机构的行为了,很多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商都在积极切入机器人相关技术,比如模型、执行器、传感器等等。

      像均胜电子做动力电池系统、三花智控搞关节执行器、拓普集团设立电驱事业部,比亚迪更是几乎完成了全链条整合。

      中鼎虽然起步不算最早,但进展相当迅速。

      去年底,他们拿出5000万成立了子公司安徽睿思博机器人,正式跨进机器人赛道。同一个月,还花了接近1300万收购了安徽聚隆机器人的减速器生产设备,直接把对方的机器人业务并了过来。

      他们的计划很清晰:先从谐波减速器做起,再逐步拓展到力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最终目标是实现关节总成的自主制造。

      为了这个目标,中鼎还砸了10个亿在合肥建研发制造中心,看得出是下定决心要搞出点名堂。

      果然,才几个月时间,中鼎就已经拿出初步成果了。

      今年4月,奇瑞跟AiMOGA合作的墨甲人形机器人完成了首批220台交付,而中鼎就深度参与了这个项目,为他们定制开发了33项核心零部件,包括22项人形机器人组件和11项机器狗组件。

      除此之外,上半年他们还跟五洲新春、众擎机器人、埃夫特这些企业签了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在零部件市场的布局。

      中鼎能这么快在机器人领域站住脚,跟它老本行——汽车零部件密不可分。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积累


      中鼎本来就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传统业务像减震、密封做得扎实,增量业务如空悬、轻量化底盘、热管理也卡住了新能源车的风口。

      而智能汽车和机器人在硬件、软件甚至系统层面,本来就有很强的技术共通性。比如减速器、传感器这些部件,车上用的和机器人用的并没有天壤之别;

      机器人的关节和执行器,其实跟汽车的转向、制动系统属于同一类技术。中鼎已有的密封、橡胶、连杆产品,稍作调整就能用到机器人上,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完成配套定点了。

      二是客户资源

      很多整车厂自己就在做人形机器人,比如比亚迪、理想、奇瑞等等。而中鼎长期跟这些车企合作,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拿奇瑞墨甲机器人来说,中鼎能拿到订单,很难说没有之前汽车业务合作带来的信任基础。

      2024年,比亚迪甚至是中鼎的第一大客户,这种深度绑定的关系,显然有助于它快速切入机器人的供应体系。

      三是资金实力

      做新业务是很烧钱的,好在近几年中鼎业绩一直挺稳。从2020到2024年,营收从115.5亿涨到188.5亿,净利润更是从4.93亿翻到12.52亿。

      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增长,营收48.5亿、净利润4.03亿,同比都还有提升。这背后,空悬、轻量化底盘、热管理这三块业务贡献很大——它们正好都是新能源车爆发中的受益环节。

      比如空悬系统,以前是豪车专属,现在正慢慢渗透到中端市场。

      中鼎旗下子公司AMK是全球高端空悬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BBA这些豪华品牌,国内订单也在快速起量,光是2024年底前拿到的订单总产值就有152亿元。

      轻量化底盘方面,中鼎已经拿到奔驰、长安、比亚迪这些客户的订单,全年累计订单金额高达142亿。

      热管理则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环节,因为电池对温控要求极高,单车价值量是传统汽车的3-4倍。

      中鼎在这块有自主专利,全球能排进前二,产品从传统车300元/车提升到新能源车近1000元/车,增程式车型甚至达到1500元。

      2024年热管理业务总共拿到约117亿订单,客户覆盖奥迪、吉利、小鹏、理想等品牌。

      结语:

      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已经成了各大企业必争之地,尤其是车企背景的公司更是不敢错过这班车。

      相比三花、拓普这些更早布局的厂商,中鼎虽然来得稍晚一些,但它凭借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客户和资金优势,推进速度相当快,是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的。
[ 业界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