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热点关注

制造业创新的三级梯队

发布时间:2017-01-09 | 来源: | 作者:
   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德国、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国家。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在智能制造或工业4.0时代,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在全球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梯队(美国)和第二梯队(德国、日本)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中国)有望升级,并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梯队层次和升级方向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驱动。而不同路径的创新驱动,成本效率和商业回报大不一样:

  美国偏重市场创造型创新

  比如诞生于美国的IBM大型机最初造价高达几十万美元,且仅供一小批专业人士使用;个人电脑则将价格降至2000美元,使消费者群体扩充至几百万人;现在智能手机只要200美元,从而将消费者群体扩充至全球数十亿人。美国创新者往往通过对复杂或昂贵产品进行革命性改进,同时推进能够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创新商业模式,吸引新的消费者群体,创造出全新的市场。

  德国日本偏重效率提升型创新

  比如“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最终实现,需要创新者对数控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及智能化管理,而德国基于自身雄厚的嵌入式技术、工业软件等优势,在智能制造装备、过程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占据全球领先位置。日本则强于流程创新,例如丰田的零库存生产系统,能使公司原本两年的库存周期骤减为两个月,帮助公司释放了大量资金。

  中国偏重成本创新

  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X86服务器业务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并称“硬件也是一门好生意”。联想何以自信能将亏损的硬件生意做成能赚钱的好生意?中国制造商大多很擅长“毛巾拧水”,一是做到更大规模,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就会产生协同效应,降低采购成本;二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费用率也会大幅下降。再如华为要求员工“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强调“超过30%的创新是浪费”,这就是华为的研发策略。华为研发高效率的根源,就是快速进行“微创新”,不断优化成熟产品,然后快速转化为商业回报。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创新仍属于第三梯队?

  美国靠创新产品取胜,德国、日本靠创新生产系统流程取胜,中国靠后发优势(或者跟随战略)取胜。中国社科院权威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仍有可利用的后发优势。只是在中国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后,利用后发优势的难度较以前有所加大,不能简单地靠利用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把这种后发优势发挥出来,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将潜在的后发优势发掘出来。

[ 热点关注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