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热点关注

采埃孚将车身控制系统业务出售给中国的立讯 它究竟在酝酿什么?

发布时间:2017-09-04 | 来源: | 作者:
   近日,据外媒报道,德国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宣布,已经将旗下车身控制模块系统业务打包出售给中国的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立讯精密”)。而采埃孚将整改其在一些新领域的技术投资组合,主要涉及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而这也开启了采埃孚近几年买买买之后的进一步卖卖卖模式。

非核心业务 卖掉

早在去年中下旬,就有消息传出,采埃孚将出售其旗下车身控制系统业务,并估价10亿美元。去年12月,采埃孚首席执行官Stefan Sommer也曾公开表示,采埃孚已经发布了其出售车身业务的决定,而且表示,“要价10亿美元并非盲目做的决定”。虽然此次采埃孚与立讯精密都未就交易金额发表声明,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该交易额并未超过10亿美元。

车身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和仪表盘显示等部件。采埃孚该系统主要生产仪表盘上电子器件,包括旋钮、加热和空调控制器、显示屏、集成电子面板等。

采埃孚为何非要卖掉车身控制系统呢?

“剥离非核心业务,将重心转移至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是关键因素。此外,采埃弗在收购天合之后,背负了很大债务,加上采埃孚车身控制系统的盈利能力并不高,因此出售该业务也能缓解其经营压力。”东南汽车研发中心经理宋名洋说。

2014年,采埃孚将BOGE橡胶与塑料业务出售给中国公司;2016年,采埃孚继续卖出了工程紧固件和组件业务;2017年,采埃孚正式将车身控制系统售出。

吉利汽车研究院车载网联技术部高级技术专家贺思聪认为,采埃孚选择出售这项业务是非常明智的,其车身控制系统的供货量在逐步减少,与其在发展空间较小的传统零部件上进行投入,不如直接卖掉,重点投入高精尖技术。

从陆续出售的交易行为可见,采埃孚正在一步步地将其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同时,也在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这些业务的依赖。今年5月,采埃孚与法国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内饰与安全技术,减少对自身车身系统的需求。

与采埃孚卖掉非核心业务相比,立讯精密则是买来了一棵摇钱树。据悉,立讯精密则是中国本土企业,成立于2004年5月,总部位于广东东莞。主要进行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电子设备、通讯及汽车等领域。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车身控制系统业务将成为立讯业务组合中主要的增长驱动力。”

贺思聪认为,中方企业收购的目的是迅速掌握其核心技术,通过成本优势就可以与其他合资或者外资零部件企业抗衡,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宋名扬表示,掌握车身控制器技术对中国零部件和整车核心技术的掌握有很大帮助。目前,整车厂将车身控制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开始逐渐由自己掌握,外资整车品牌基本上掌握了这项技术。与外资整车品牌不同,自主品牌还未掌握相关技术,所以立讯精密买来该业务以后,议价能力很强,市场空间也很大。

迈进新领域

在卖卖卖的同时,采埃孚的收购与合作也没停下脚步。精简业务,聚焦新兴领域,采埃孚的布局非常清晰。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无疑是汽车领域明确发展的方向,作为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为未来发展的铺垫也不少。

“在2013年采埃孚就制定了2025战略,预估了市场的未来走向,我们叫做‘零愿景’,即零事故和零排放。”在今年6月举办的的采埃孚全球媒体活动上,Stefan Sommer如是说。

诚然,自动驾驶与电气化的竞争愈加激烈,单打独斗势必难以长久发展,不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开始了抱团取暖,力争尽早抢占未来风口。2015年收购天合,采埃孚补齐了自动驾驶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短板。今年与海拉的合作,采埃孚又加强了在传感器业务的实力。

虽然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但是科技公司等跨领域公司的涌入也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汽车技术的先导,零部件公司必须要走在产业变革的最前沿,调整发展战略,整合行业优势,占领技术高地。

贺思聪表示,对定位在前沿技术的采埃孚来说,目前也在面临着转型,朝着前沿技术看齐的采埃孚可能还会出售一些非核心业务,再并购前沿技术公司。

或许,这一切还远未结束,因为在今年早些时候,采埃孚方面曾表示,继收购天合之后,仍在酝酿大型收购。
[ 热点关注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