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动态

解读“大同齿轮”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2018-01-02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社会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图为大齿公司有“技术大师”之称的刘奇和同事在装配线上查看发动机装配质量

在我市积极实施“136”发展战略过程中,各行各业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和引领性的企业,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就是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为此,本报对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典型经验进行系列报道,挖掘其成功的秘诀,展现其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风采。

刚刚从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传来捷报——主导产品商用汽车变速箱在市场上全线飘红,创最佳经营效益: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64.03%;利润突破1.7亿元。

是什么样的基因促成了大同齿轮公司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翘楚?是什么样的基因让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具有蓬勃的生机?是什么样的基因使这家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背景下能有这样的增长态势?……

让我们走近“大齿”,探究“大齿”,解开“大齿”的创新密码。

打破常规、敢为人先是创新“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于我们大同齿轮来讲,打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同样是我们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是创新把我们引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正河说起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时如是说。

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商用汽车变速箱、汽车发动机齿轮和工程机械齿轮。历经近一个甲子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了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一面旗帜,一举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翘楚。打破常规、敢为人先的企业创新“基因”,成就了企业主动化危为机的新涅槃,催生了企业站在中国商用汽车变速箱行业排头的“澎湃动力”。

该公司是我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两个试点企业之一,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同年11月18日成功加入了中国重汽集团,迎来了企业发展的崭新时代。近年来,该公司站在长远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规划企业的未来,通过实施2年投资8个多亿元的整体搬迁改造升级项目,企业从交通拥挤、布局严重制约发展的老厂区,搬迁到了占地近1000亩、规划科学、高智能化、节能环保的新厂区。这次看似简单的整体搬迁,却使公司在生产作业模式和物流方式上发生了本质的转变:产能、设备、工艺、管理、质量实现了五大提升,企业站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

科研技术构成创新“骨骼”

大同齿轮公司突出“技术主导、创新引领”理念,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现已形成包括商用汽车变速箱总成、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齿轮、工程机械齿轮在内的完整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所有核心零件全部实现自制,既有技术优势,又有成本优势,使变速箱在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引导公司站在了中国商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排头。

创新工作室既是攻克生产难题的有效载体,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该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及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是劳模和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研讨活动的场地,同时承担着培养优秀技工、提升质量技能、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一名名优秀的“大齿工匠”在这里成长起来。

刘奇的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2名骨干成员带领6个责任工程师团队,实施创新改善项目19项,其中创新成果《HW19712TL变速箱总成间隙测量方法》获全国机械工业优秀QC成果一等奖。《HW变速箱顶盖不回位》等四个改善项目为公司降低了50%的“三包”索赔金额。徐玉成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名骨干成员带领4个数控技能团队,实施创新改善项目23项,其中《“S”型刀片的应用》使原来的两个切削刃提升为八个切削刃,每年为公司节约加工成本50万元以上,《发动机凸轮轴齿轮键齿角度和齿孔角度稳定性的改进》每年为公司节约加工成本10多万元。

2017年创新工作室开展现场培训达3000人次、攻克生产难题280多项,其中刘奇工作室培养出40余名技术多面手。与此同时,创新工作室还推动了职工“五小”竞赛活动的开展,最近两年累计申报省级“五小”优秀创新成果22项,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人才是创新“血液”

在大同齿轮公司的创新理念中,最看重的就是人才。由人才构建而成的一个个专业化的团队,像血液一样每分每秒地更新、完善、颠覆、再造……是企业创新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子。

多年来,该公司把学习型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树立了“培训是福利、素质是竞争力、学习是企业文化”的理念,形成“人人要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文化氛围,引导员工自我完善、持续创新、追求卓越,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公司还建立起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重视个人发展为一体的综合体系的人才激励制度,实行岗位竞聘机制,通过内部竞聘和外部选拔,激活人才沉淀层,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为了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公司将人才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专家,分别给予相应级别的工资待遇。箱体加工部的副经理王祝山,2000年大学毕业来到公司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他勇于担当、精益求精,在技术上他刻苦钻研、大胆创新,逐步晋升为三级专家、二级专家和责任工程师,今年11月又被提拔为副经理,成为一名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能力的中层干部。近十年来,先后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公司领导岗位,有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了中层领导职务,有40多人担任了专业技术职务。

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在技术专家和优秀技术人才上实行聘任制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评定一次,能上能下,末位淘汰。在二级以上专家人才和首席技师中实行车改,个人购车、企业补贴、私车公用,使60多名核心技术人才和首席技师拥有了私家车。并且,考虑到科技人才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招聘大多来自外地的实际生活问题,再给予其住房、办户口等特殊优惠待遇。在人才选拔使用上,对创新能力强的学习型人才破格提拔使用;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可以没学历,但必须有能力;可以没文凭,但必须有水平等理念和原则。所有这些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强化,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创新驱动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命运共同体”文化为创新灵魂

创新是开启伟大梦想的“金钥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使创新成为大同齿轮公司的共识,创新驱动的力量在该公司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开展“全员创新精彩两件事”活动是大同齿轮公司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将创新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公司上至董事长,下到普通员工,都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寻求突破,向更高目标挑战。每年年初,每一名员工都要确立个人的创新精彩两件事,并在公司内网公布,根据目标进度开展工作。公司磨加工部的责任工程师徐亮负责汽车变速箱零件热后磨削精加工,产品尺寸公差要求为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发动机齿轮薄壁零件因其结构的特殊性,磨削加工时极易造成变形,是国内外机械加工行业的难题。徐亮连续3年把自己的“创新精彩两件事”专注于该项技术的改进上,凭着数控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现场实战经验,创新思维和方法,发明设计了薄壁零件磨内孔节圆定位偏心盘。批量生产的实践证明,这一创新不仅使加工效率提高了近3倍,而且加工质量得到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发动机厂的认可和肯定,徐亮获得创新“5分”的好成绩,被公司破格从生产一线工人岗位聘用为高级技师、工程师。

对职工“创新精彩两件事”的推进情况,该公司进行季度跟踪、年度总评价激励,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待改进、不合格”等级打分,并对应不同的激励金额。每年年末,约有5%的职工将会得到优秀奖。2016年,该公司共立项完成3656项“创新精彩两件事”,有96名职工被评为优秀,每人奖励2000元。2017年,在季度跟踪的基础上,公司又提出多种激励办法。董事长武正河说,“守旧就等于落后,企业发展就要打破常规,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在不断变化中求发展。”

当前,“创新精彩两件事”已成为大同齿轮公司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方法和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解决疑难杂症的同时,职工技能水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经营效益屡被刷新,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积累,大同齿轮公司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主导型企业发展体系,延续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以科研技术为骨骼,以创新人才为血液,以“命运共同体”文化为灵魂,融合发展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企业。

技术的专注,让大同齿轮公司尝到了甜美的果实,市场上,公司依靠技术和创新获得了客户和用户的高度认可。如今的大同齿轮公司已经成为了拥有国内商用汽车变速箱产品类型最多、覆盖面最广、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之一,综合优势一直处于国内前三位。

技术的驱动、团队的领航、文化的凝聚……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让大同齿轮公司的“中国制造”之道愈走愈宽。
[ 业界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